院长寄语
我院位于中华千年之都、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人杰地灵,气象万千,承继交通大学百年之文脉,续民族文化复兴之新篇章。欢迎广大青年学子加盟人文学院,聆听历史之回音,启社会发展之先声,成就自我,报效国家,实现人生价值。
1.数说学院
(1)2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发展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1个国家一流专业,1个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2019年社会学专业荣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哲学专业获批首批“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书法学三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18门一流课程。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
(4)3个教学名师。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钟明善教授、韩鹏杰教授;校级教学名师1人:杨建科教授。
(5)6位拔尖学者。1个领军学者:国际知名社会学家边燕杰教授;1位国家级人才妥建清教授;4位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
(6)4个联合培养协议。学院分别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萨斯喀彻温大学签订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
(7)7个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学院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3项、重大专项1项、重点项目3项。开创学院科学研究的新高峰。
2.学院历史
交通大学在12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素有重视人文社会学科的优良传统。发轫之初,南洋公学即“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为基础”,设“中西”两课。时值1901年春,蔡元培任南洋公学特班班主任时,又广揽四方人才,“专教中西政治、文学、法律、道德诸学”。及至1908年国学大师唐文治主政交大,则力主“国学为脉,西学为体”的办学方针,增设国文科,开创了我国高等工科学校工文结合的先例。建国以来,交通大学在原政教科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改革开放后,1981年改为社会科学部、1984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在1994年,正式组建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现在设有哲学系、社会学系、中文系、艺术系、中国书法系、音乐教育中心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等7个系所(中心),涵盖4个学科门类(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
3.学院学科点和专业设置
(1)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发展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哲学、社会学、设计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艺术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中国文化研究”留学生硕士研究生班。
(3)本科专业。5个本科专业:哲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书法学。
4.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4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61人。拥有领军学者1名,国家级人才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
5.学院科研基地、平台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依托快速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世致用,人文化成,遵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建设目标,以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文学与影视传播研究所、艺术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为平台,研究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社会、思想、文学、文化、心理和艺术问题,探索学术前沿,践行学科融合,推进智库建设及成果转化,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思想、精神和文化支撑。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机构,将聚焦学科建设,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解决社会转型中的关键社会、思想、文化等问题,发挥智库作用,为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政策建议。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机构,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西安交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研究院各研究所根据不同学科方向,下设社会经济调查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综合实训室、行为观察与情绪研究实验室、信息哲学与智能社会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语音及影视多媒体数字文化实验室、创意艺术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平台。
研究院位于创新港涵英楼(5号巨构)4层,总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下设四个研究所:
(1)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
在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系社会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展转型经济中经济与社会关系、社会分层流动、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关系社会学的目标定位为国际前沿学术研究、全国首创、世界一流;转型社会及社会治理诸问题的研究,目标定位是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研究水平、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全国前列。社会心理学目标定位是将社会心理学科建设成为西部最高、国内知名的学科,重点方向为:道德心理学;网络与健康心理学。
发展目标:短期目标,社会学建成国内一流专业、国内一流学科;长期目标:社会学建成国际有影响力的学科。
研究所位置:涵英楼4层:5-4089至5-4091、5-4100至5-4104、5-4110至5-4137房间
(2)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研究方向: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拥有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建制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哲学基础理论、信息哲学、身体哲学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研究方向优势。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的目标是第一,积极探索哲学学科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逐步建设与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哲学智库基地;第二,借助创新港的推动作用,依托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平台大力推进哲学学科发展,最终把哲学学科建成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发展目标:短期目标:2020年建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学科;中期目标2025年哲学建成国内一流专业、国内知名学科;长期目标2035年哲学建成国内一流学科。
研究所位置:涵英楼4层:5-4014至5-4023、5-4029至5-4040房间
(3)文学与影视传播研究所
研究方向:
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所是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研究与教学机构。本所力求弘扬交大人文传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具有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学术研究,注重人文学科内部以及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交流,注重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当代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实践,以产业与社会服务为模式,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学科特色,实现“产学研” 联动。
发展目标:中期目标:2025年中文学科建成具有交大特色的学科。长期目标:2035年中文学科建成国内知名学科。
研究所位置:涵英楼4层:5-4081至5-4086、5-4092至5-4099房间
(4)艺术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所
研究方向:以联合设计学院为依托,建立以与米兰理工大学的合作关系为主,纳入其他国际知名高校的“一对多”国际合作模式。为教学及科研带来巨大创新。以产业与社会服务为模式,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学科特色,实现“产学研” 联动。
发展目标:中期目标:2025年艺术学科建成具有交大特色的学科。长期目标:2035年艺术学科建成国内知名学科。
研究所位置:涵英楼4层:5-4051至5-4059房间
6.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成果、成绩
“十三五”规划期间,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7项,国家艺术基金实现了零的突破,艺术学科教师也实现了教育部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国家级项目呈现出级别更高、数量更多、类别更多样的特点,智库成果获批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批示并被政策文件采纳等,科研到款以每年1.6倍的速度稳步增长。
近3年承担科研项目231项,科研到款2272万元。其中,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九大专项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5项。刊载于cssci以上学术期刊的论文268篇,其中ssci、sci、a&hci和权威期刊157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1部。
以创新港建设为契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正在努力通过搭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2020年,学院在跨学科研究基地取得重大突破,基于校内外“跑5”、组织研究团队、积累学术成果、提交智库报告等,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实现国家基地零的突破。依托国家基地成功获批省部级项目2项,2篇决策建言或采纳批示。学院拥有省级研究基地一个: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获批成为首批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社会研究国际合作项目”(issp)接受的三个中国代表机构之一;“东亚社会研究合作项目”的两个中国研究单位之一;作为社会治理和社会政策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共同成员,被列入陕西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经考评获“陕西省省级优秀社科基地”。
研究院将智库成果纳入科研成果中给予明确导向,在政策上引导学科观照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了紧密结合实际,研究院先后与西部12省市相关单位对接,包括省民政厅、省统计局、省社科院、市民政局等政府机关建立了合作关系,就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发挥好智库功能。目前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智库成果已逐步产出,研究院教师们积极关注国家现实需求,开展研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研究院教师发表决策建言、申报应急科研专项项目,关于社区疫情风险及来华旅客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建议均通过决策建言上报,《陕西居民疫情时期的社会心态》作为专报报送陕西省委宣传部。“疫情背景下的公众社会心态与心理健康促进研究:认知-情绪-动机整合视角”获批学校新冠肺炎应急科研项目。
以扎根西部、面向重大现实需求、为地方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库服务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定位,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建议谏言,为推动高质量建设发展咨询献策,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聚智慧,为中国发展战略规划、安全、运行与控制提供智力支持。
7.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1)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个,分别是哲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书法学。学院现有本科生670余人,开设257门课程,其中专业课191门,通识课51门,为少年班、钱学森班、学博军班、民族预科班开课9门,为文科试验班开课6门。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显著。2015年学校启动本科大类培养方案,实施通专结合的大类培养。2010年社会学专业入选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017年社会学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建设项目;2019年哲学专业启动“基础拔尖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启动哲学、社会、社会工作、中文、艺术培养方案修订,为申报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做好充分准备。2020年社会学专业获得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哲学专业获批首批“强基计划”;2020年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书法学三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2)素质教育与通识课建设
人文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为全校本科生提供了人文、艺术、社会等多个方向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21门通识核心课和30门通识选修课。近年来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杨建科教授、韩鹏杰教授。课程建设成绩突出,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校级名课程立项2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哲学系韩鹏杰教授团队获教学三大奖“优秀团队奖”;社会学系王奕轩副教授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院本科生参加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优异,本科生参与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outstanding winner” 特等奖及最高荣誉“comap scholarship award”,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近五年教学竞赛捷报频传,荣获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韩鹏杰教授、王伟副教授,二等奖2项:刘彦彦教授、吴雪,三等奖1项:刘俊副教授;获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王奕轩副教授;获陕西高等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王瑶副教授;获陕西第三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刘令贵。教材建设成果颇丰,学院获2018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音乐鉴赏》,获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六届优秀教材特等奖1项:《音乐鉴赏》,获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二批建设项目9项;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签约“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教材8本。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批年份 |
类别 |
1 |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张帆、燕连福 |
2017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2 |
品读道家智慧 |
韩鹏杰 |
2017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3 |
社会学概论 |
杨建科 |
2017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4 |
艺术导论 |
黎荔 |
2017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5 |
视觉与艺术 |
贾濯非 |
2017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6 |
中国传统文化 |
李娟 |
2017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7 |
视觉素养导论 |
黎荔 |
2018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8 |
音乐鉴赏 |
方小笛 |
2020 |
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9 |
社会学原理 |
杨建科 |
2020 |
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
10 |
道家的智慧 |
韩鹏杰 |
2020 |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
1 |
品读经典:《诗》《老》《庄》选粹 |
韩鹏杰 |
2019 |
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2 |
文学经典与热点透视 |
李慧 |
2019 |
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3 |
生活中的社会学 |
杨建科 |
2019 |
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4 |
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 |
刘彦彦 |
2019 |
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5 |
唐诗话长安 |
翟杨莉 |
2019 |
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6 |
交响音乐赏析 |
曹耿献 |
2019 |
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7 |
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 |
李红 |
2020 |
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
8 |
音乐鉴赏 |
方小笛 |
2020 |
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
(3)硕士研究人才培养特色
人文学院现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哲学、社会学、设计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社会工作硕士、艺术硕士;1个“中国文化研究”海外留学生硕士班。学院学术型研究生采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专业型研究生采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文化研究”海外留学生班(macc)项目是学院专门为外国留学生设立的,以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硕士学位教育,已有40余海外留学生在我院获得硕士学位。
近3年共有3名硕士研究生通过csc项目公派出国留学,21名硕士进行了90天以上的短期出访。借学校入驻创新港的契机,举办“新港报告”社会学系列讲座,共11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学者进行集中报告;同时,邀请“国际一流学者”来校进行讲学计划9项。为丰富、扩大研究生学术视野,3年内共聘请企(行)业校外授课专家18人次;数年来逐步建立各专业研究生长期性读书会、论坛、学术沙龙等。去年,我院成果—“实证社会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3年内,学院教师共获得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共8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获得校级优秀荣誉称号。
(4)博士研究生培养特色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目前有1个哲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社会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发展与管理专业交叉学科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6人。2004年自首个博士点获批以来,共招收各类博士560人,获得学位130人,目前在读博士324人,共有17篇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获得省级优博5篇。
边燕杰等三位博士生导师的《创办学术工作坊、培育创新性人才》获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学成果奖。
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陕西省第四届、第五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共4项,三等奖共3项。
共派出4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出国交流访学,还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前往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旨发言。
8.学院国际交流情况
学院国际来访屡创新高,2020年计划与加拿萨斯喀彻温大学续签“2 2”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学院在2019年成功举办“中国社会学40年与实证社会学发展“国际会议,2019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夏季研讨班(第11届iessr暑期班),2019年社会工作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学院已招收“中国文化研究硕士”班五届,促进了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学生的交流。
9.学院未来发展规划或前景
人文学院的建院宗旨是“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锐意改革,文史哲与社会科学贯通,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服务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通专融合,文、理工交叉,不断完善大类培养方案,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着力培养新型文科人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优化“一院两区”的教学科研运行模式,继续坚持三个面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学院。
10.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
人文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137人,出国(境)14人,继续深造48人,进入重点单位工作16人。推荐2020年(2021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28人,深造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学府。
11.学院知名院友
吕坚,男,现任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199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陕西理工大学哲学系讲师,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高级主管,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等职务。
赵健,男,现任宝鸡文理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担任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处处长,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党校校长。
胡友笋,男,现任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理论文学处处长。2006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担任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生导师,后调入中央宣传部工作。
郑宁莉,女,现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张国玉,男,现任陕西田土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协同培养育人项目合作指导教师。200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曾就职于广州市建工设计院、中国旅游设计院等知名设计企业。
唐金尚,男,现任玩物得志app创始人兼ceo。201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艺术设计系专业, 2018年年底创立了国风文化电商平台玩物得志。2020年唐金尚被创业邦评选为“30岁以下创业新贵”,并获36氪“36位36岁以下了不起的创业者”荣誉称号。
赵仙,女,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书法专业。她在坚持传统书法创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书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融合,开发“依仙阁”陶瓷艺术系列产品,创办景德镇依仙阁艺术品有限公司。被《兰亭书法报》评为2018年度“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
杨开飞,男,现任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双重会员,兼任宁夏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青年书协副主席。2014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先生。
张晓丽,女,现任西安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青年杰出人才,团队骨干成员。201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景德鹏,男,现任瓜子养车业务部华西区总经理。200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长安汽车、赶集网、瓜子二手车等单位工作。
学院网址:http://rwxy.xjtu.edu.cn/
学院联系电话: 86-029-82668281
学院联系邮箱:rwbg@mail.xjtu.edu.cn
哲学 | | | 社会学 | | | 汉语言文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 | 雕塑 | | | 视觉传达设计 | |
环境设计 | | | 书法学 |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北门内东侧50米二楼 邮编:710049
凯发k8国际网站的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