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经过隧道听到刺耳的噪声时,吴建东突然产生了“利用噪声发电”的想法。
吴建东是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学生,他的这个灵感通过学校的工程坊变成了现实。
工程坊的指导老师肯定了他的想法,鼓励他组建小分队,专门研究噪声的收集和供电机制。此后,他和队友下了课就一头扎进工程坊,每天都在自主实践区奋战到晚上10点。
4个月后,当二极管随着金属摩擦声闪烁亮起时,小组成员欢呼雀跃,他们成功制作出了噪声发电模型。后来,这个模型在第5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在工程坊的日子真是充实又让人回味,如果没有好的环境,没有指导老师的帮助,这个想法也许无法实现。”吴建东很感激工程坊和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赵军亚说:“在这里,学生只要敢想,就可以放手去干,我只当那个站在背后默默关注的人。如果他们遇到技术难题,我会给出建议。”这个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工程师坦言,自己常被学生的创意打动,并深感大学生思维里创新火花的可贵。
“梦工厂”
“大学生都具有创新潜力,工程坊鼓励学生抓住思维里那些闪亮的‘星星’,协助他们去探索。”工程坊主任王晶说。
据了解,工程坊是西安交通大学为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及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而建设的新型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同时也是学校本科生进行课外工程实践和提高工程管理能力的场所,并为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及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工程设计和工程制作平台。
收集噪声来发电、让木偶唱起秦腔、3d打印一颗“变幻的心”,对于西安交大学子来说,这些都不是幻想,因为有了工程坊,奇思妙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秦腔木偶是慧鱼创意模型队的代表作品,这件模型融合了陕西的秦腔文化和先进的机械控制技术,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斩获一等奖。“这件作品需要运用机械、数学与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跨学科的团队是不可能完成的。”慧鱼队的队长助理曹杨说。
与传统的工程训练中心不同,工程坊倡导“问题导向、兴趣驱动、项目实践、创造梦想”,成为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子飞扬创新思维,碰撞智慧火花的“梦工厂”。
专注操作
机械设计、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节能减排……工程坊有很多这样的科技团队,不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兴趣和梦想而努力。“在工程坊,我的想法不会被否定,就算是小小的创意,也不会被笑话。”一位学机械的男生想送给女友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他在工程坊钻研起焊接和钣金技术,最终做出了精巧的钣金玫瑰;人文学院的郭琪说自己做不来机器人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但在工程坊,她做出了丝网花、布艺日历、毛绒挂件,“每一件东西都是我自己设计的,送给别人当礼物特别有意义”。
《秦腔木偶》作品获奖
工程坊现设有机械设计与加工、电子设计与加工、艺术设计与雕塑3个功能区,每个区域都配置行业先进的硬件设备,也有提供凯发k8国际网站的技术支持的专职指导老师,不论是爱玩机械、电子的“工科男”,还是偏爱影音、手工的“文艺女”,都可以在工程坊找到自己的圆梦空间。
研讨交流
如今,西安交大已有2000余名学子从工程坊的各类项目实践中获益。“工程坊不仅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创造环境,未来还要成为创新创业的摇篮,学生的点子从这里走出,就能变成创业的项目。”这是王晶对工程坊宗旨的解读,也是他对工程坊未来的展望。
附《中国青年报》链接: